想起这个书是因为前几天朋友给我发的一段话:
工作经常被看作一种赚钱的手段,我们用从工作中赚到的钱去享受我们工作以外的生活。即使我们从自己的事业里获得了些许满足,我们仍然喜欢用这种方式划分我们的生活。这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态度,因为我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最终都花在了工作上。如果我们只是把工作当作在追求真正快乐的路上不得不做的事情,那么我们用于工作的时间就是对短暂生命的可悲浪费。
我看到后立马就想起了它,这本书的名字叫做《世界尽头的咖啡馆》,豆瓣评分7.3。比较小众,而且有一些争议。它有点名气的原因是据说这是一本让人读了以后辞职率飙升的书。而且真的有人就是看了这本书辞职了。
当然了,我读了以后到也没有辞职,豆瓣里有一些骂的人我也能理解。总之这是一本比较挑人的书,当你处于每天上班如上坟的崩溃边缘时,这本书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如果你看了这本书没什么感觉,甚至还有点想笑,那么恭喜你,你现在的生活应该还算ok的。
比起这本书,我更想讨论的是工作的意义,以及怎样才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。
书里的内容虽然我已经模糊记不清了,但是我大致有一些思路还在脑海里。
首先,我想我们大家都同意,当你做着一份你很讨厌的工作,而你做它只是为了养活自己时,你就是在浪费时间,浪费生命。如果你不同意我说的话,你站出来反对,你说:胡说,我能找到一份能养活我自己的工作就很不容易了,我吃口饭都困难,哪有资格挑三拣四。那么我想说,既然你的处境已经如此艰难了,为什么还在这里浪费时间打开我的公众号?赶紧去养活自己啊。
你会发现有些人只不过是在找借口,养活自己都困难,但是打开短视频刷几个小时他都不困难。
好了,我们都同意我们应该寻找自己更喜欢的事去做,去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,如果我们讨厌自己在做的事,那就应该做出改变。我们改变的思路是什么呢?
我记得这本书有提到过,第一步,你应该先找到你喜欢的东西。如果有一件事是你真心喜欢去做的事,在做的同时顺便又赚到了钱,这样的人生岂不美妙?
但是,有一个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,绝大多数人,根本没有好好想过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。还有很多人终其一生,都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。这是有可能的。找到自己的那个所谓的PFE(Purpose For Existing),对于很多人来说,是及其困难的。有时很羡慕职业运动员,有一些是真的很热爱自己参与的运动,然后人生就变得简单又明晰。相比之下,不知道自己究竟热爱着什么,没有人生的目标的人,是很难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的。
怎么才能找到这样东西呢?答案是积极努力地去尝试新的事物,然后寻找所谓的心流时刻。
这个词可能对于一些人比较陌生。chatGPT,请解释一下什么是心流时刻?
AI:心流时刻,又称为心流状态或者入迷状态,是心理学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一个概念。当人们在做某件事情时,如果全然投入,忘我地专注于此,感到时间飞逝,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感,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心流时刻。在心流状态下,个体的技能水平和所面临的挑战促成了一种平衡,使得个体能够完全沉浸在任务中,且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找到乐趣。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我们从事自己热爱的活动时,比如画画、写作、运动或玩乐器等。
上面是比较官方的心流时刻的介绍,我说个比较流氓一点的介绍。所谓心流时刻,和性爱的高潮有点像。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没体验到,但是体验到的时候,你获取的成就感,愉悦感,应当不低于性爱。
所以你说,我很爱看书啊,我看起书来不知日夜,那么看书是不是就是我所热爱的呢?我很喜欢打游戏啊,我打游戏的时候老爽了,可以不知疲倦地打几个小时,打游戏是不是就是我所热爱的呢?不,不一定,这些并不一定是心流时刻。你打游戏是很爽,但是你要认真地去思考,你就会发现它和高潮还是有点区别的。
我举个例子你可能更容易明白,历史上最著名的心流时刻的例子,是二战广岛原子弹爆发的时候,小日本两个围棋大师此时正在广岛郊区为了争夺“本因坊”头衔下棋,冲击波将玻璃窗全部震碎,其中一人被吹到室外,另一个人护住棋盘,待一切风平浪静后,他们竟然又回来继续下棋,完全不为所动。如果不是对围棋的热爱,绝对做不到如此淡定。
找到热爱的东西,然后呢?当然是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,着手去做啊。在这一点上,也有很多人提出疑问。如果我辞职,或者我放下我现在在做的事去做,我会不会失败啊?会不会风险太大?
在看这本书之前,我也有同样的想法。书里讲的很清楚,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你的PFE,你去做它的时候,你会发现自己会忍不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。而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,并且这件事还是他喜欢,他热爱的事,那么他的结果大概率是好的,积极正面的,甚至有可能大获成功。起初你会困惑,会犹疑,但是只要坚持下去,最终会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。换个思路想,就算最终你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取得成功,但是从精神领域的角度,你为了你热爱的事情所奉献,一定远比去做你讨厌的事要强。